9月12日,學院黨委書記肖春林一行走進“心社1921”衡陽文化書社,探討如何將紅色故事轉化為思政育人資源,賦能學生成長。市委黨史聯絡組常務副組長、市政協原常務副主席肖長貴,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謝虹,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肖芳參加活動。
“百年后的2021年年底,7位志同道合的紅色文化傳播者,踏著‘心社’的紅色足跡,傳承‘擔當、自律、進取、獻身’的‘心社’精神,發起成立‘心社1921衡陽文化書社’。”謝虹介紹道。

走進“心社”展示陳列區,大家沉浸式體驗百年前“心社”熱血澎湃的紅色記憶。在《政治生日憶初心》微黨課體驗環節中,“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鏗鏘誓言在書屋內回蕩。“請您選取一個數字,抽取對應的盲盒,與革命前輩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斌w驗者打開一個盲盒,落款是“心社”成員、革命烈士賀恕。

肖春林表示,要把紅色文化與教育教學相結合,深度挖掘“心社”的31名成員故事,將這些生動的革命素材融入日常思政課教學,通過紅色文化來賦能學生成長;要加強與衡陽“心社”深入交流,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帶領學生走進心社,體驗紅色文化;要通過紅色讀書會、紅色故事宣講、思政課實踐等活動,弘揚“心社”精神,讓紅色基因培育與思想政治實踐育人深度融合。
“心社”之于衡陽,是革命的火種,是信仰的實踐,也是希望的延續。據悉,“心社”31名成員中有27人加入中國共產黨,20人為革命獻出生命。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心社”精神,成為衡陽紅色革命的源頭。
市委黨史研究室,學院宣傳統戰部、馬克思主義學院相關人員參加。
通訊員:周曉香
一審:周曉香
二審:劉超
三審:肖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