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朱陳(中)生前在某國有企業食堂開展節日“四風”問題督查。
2月2日凌晨,江蘇省鹽城市紀委監委第九監督檢查室主任朱陳因勞累過度和重感冒誘發心源性猝死,不幸以身殉職,年僅45歲。
朱陳曾在教育、商務、紀檢監察等多個崗位工作過,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滿懷激情、樂于奉獻、爭先創優。他先后七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先后榮獲“全市創先爭優優秀黨務工作者”“鹽城市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先進個人”“全市信訪工作先進個人”“全市綜合績效考核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月26日,鹽城市委追授朱陳“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疫情防控關系重大,必須盡快查清問題線索”
“決不把今天的工作留到明天。”在鹽城市紀委監委,朱陳的“拼”是出了名的,加班加點是他的工作常態。
今年1月底,朱陳患上了重感冒,但這并沒有影響他緊張的工作節奏。參加作風督查、與監督對象談話、外出調研學習、審核問題線索辦理處置情況……春節前的最后一周,他馬不停蹄奔走在監督執紀一線。
1月29日,農歷臘月二十七,人們在忙著置辦年貨、迎接虎年的到來。一大早,朱陳所在的九室就接到某醫院發熱門診存在疫情管控漏洞的問題線索。“疫情防控關系重大,必須盡快查清,給群眾一個交代。”朱陳帶領室里的同志迅速忙碌起來。
通過調取重點時段大量視頻資料,朱陳發現情況有些復雜。晚上9點,朱陳將摸排的具體情況向委領導匯報,并提出處置建議。得到領導同意后,凌晨1點多,他帶人到醫療衛生部門作進一步調查,找相關當事人了解情況。朱陳和同事們連夜調查取證,終于查清了事實經過,鎖定了相關責任人,并督促相關部門及時采取措施化解疫情防控風險隱患。
30日早上8點,朱陳和同事們基本完成初核有關工作,隨即起草調查報告。
上午12點,鹽城市紀委常委會同意九室提出的對有關責任人立案的建議。在向常委會匯報的過程中,朱陳臉色蒼白,幾度咳嗽,在他喝水的間歇,大家看到他的嘴唇是紫的,便勸他趕快回去休息。朱陳卻說:“沒事,我還頂得住。”
常委會結束后,朱陳又馬不停蹄地完善后續報批手續。傍晚6點,相關立案手續陸續到位,11人被問責。
晚上7點,朱陳已經連續工作了36個小時,他向同事們道了新年的祝福,便拖著疲憊的身軀下班了。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是朱陳留給同事們最后的身影。
從除夕到初一,朱陳仍然惦記著疫情防控監督工作,幾次通過電話向市紀委監委派駐衛健系統的紀檢監察組組長陳友根了解疫情防控最新情況,討論有關工作舉措,并決定春節假期一結束就在衛健系統再開展一次專項監督。
然而專項監督還沒來得及開展,朱陳就永遠離開了他摯愛的家人、朝夕相處的同事和他鐘愛的紀檢監察事業。朱陳離去時,他的衣兜里還裝著一堆感冒藥、消炎藥和降壓藥。
“有任務我第一個上”
2017年9月,朱陳調任鹽城市紀委監委第二十一派駐紀檢監察組副組長。
在調研中發現少數市直部門執行處分決定打折扣,他深入分析研究,結合相關紀律規定,從工資變動、考核定檔、教育幫扶等方面制作了處分決定執行對照表,讓處分決定執行要求一目了然。發現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兼職取酬問題突出,他建議開展“清風1號行動”,清理了一大批黨員干部違規兼職取酬問題。
2020年12月,鹽城市紀委監委成立第九監督檢查室,朱陳被任命為室主任。
面對這個新組建的團隊,朱陳在第一次室務會上莊嚴承諾:“有任務我第一個上!平時,我會第一個上班,最后一個下班,盡最大努力帶好咱們這個團隊,干好監督執紀問責工作。”言必行、行必果。每次遇到急難險重任務,朱陳總是身先士卒,沖鋒在前。
九室聯系政法、衛生、農水、金融、國企等系統54個單位和全市金融機構。雖然監督執紀工作面廣量大,但只要問題線索真實,就會被深查一步、深挖一層。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朱陳帶領全室承擔了供銷合作社系統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欺詐騙取醫保基金及醫藥購銷領域專項治理等一系列重大任務。從去年3月起,朱陳帶領九室牽頭開展全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全市共立案查處政法干警199人,留置11人,處分處理256人,60名政法干警到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投案或說明問題。
鹽城市委組織部向市紀委移交某市屬國企領導干部不如實申報個人財產的問題線索,朱陳敏銳地察覺到不如實申報的背后可能存在其他違紀行為,經過深挖細查,最終認定其還存在違規經商辦企業等違紀問題。
“我們的任務就是把情況查清、把處理意見提準,真正對組織負責、對被調查者負責。”朱陳說。
三名已退休的公職人員,在多輪次談話后仍對退繳違紀所得抱有極大抵觸情緒。朱陳另辟蹊徑做實思想政治工作,最終令他們心悅誠服,主動上交89萬余元違紀所得。
“自己找關系、開后門,怎么去監督別人?”
朱陳曾做過12年教師,通過自學考試取得了大專、本科文憑,后來又考上公務員。他深深體會到奮斗的艱辛,非常珍惜擁有的一切。
朱陳常說:“人不能忘本。”生活中的他不抽煙、不喝酒,衣服是從網上淘的,鞋子破了補補繼續穿。為了孩子上學,夫妻倆2007年在鹽城市區買了套房,借了親友一大筆錢,好幾年才還清。直到今天,房子還保留著當初最簡陋的裝修,家里的衛生間改造計劃,也是一再“擱淺”。
去年,朱陳父母搬進新居,專門為朱陳夫婦留了一間屋子。搬家時,家人都建議換套新家具。朱陳堅決反對:“不用換,還能用。”這些舊家具還是朱陳夫婦結婚時置辦的,即使開裂了他也舍不得扔。
然而,對自己很“摳”的朱陳,卻資助了多名貧困學生,幫助他們考上大學,直至研究生畢業。在自己買房還欠著債的同時,朱陳仍然擠出錢來接濟生活困難的聾啞人。直到去世后,妻子在他的辦公桌抽屜里發現一封泛黃的感謝信,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從進入紀檢監察機關第一天起,朱陳就給家人立下規矩:“我們自己不違規送禮,也絕不收別人的禮!”有人趁著夜色想到他家拜訪,朱陳義正詞嚴地拒之門外:“談工作,請到辦公室。”在家里,有時接到工作電話,他會避著愛人,走到陽臺去接聽。“我們要守規矩,不該知道的事,就不要知道。”朱陳妻子因單位改革下崗,一直打零工貼補家用。朱陳從來沒有向組織提過要求,也從來沒有找關系為妻子安排工作。他常說:“我在紀委監委工作,如果咱自己都找關系、開后門,怎么去監督別人?”
“照顧好老人,好好學習……”這是朱陳生前留給妻子和兩個女兒最后的話,話里充滿了遺憾,也充滿了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