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類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意見
做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和實施工作,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解決新時代新形勢下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根本問題的必然要求,是落地實施國家教學標準,推進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為各行各業培養高素質產業生力軍的重要環節,是依法依規加強教學管理,規范教學秩序,提高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根據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技工教育的最新文件精神,結合我院實際,特制訂本指導性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技工院校辦學各項工作的通知》(湘人社函【2019】36號)精神,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辦學方向,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德、智、體、美、勞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學生職業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服務就業創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全面發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將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將學生專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與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系統滲透到人才培養各環節中。處理好公共基礎課程教學與專業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關系,注重實踐教學,促進學生德技并修、全面發展。
2.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原則。各專業要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要廣泛開展專業調研,深入分析專業面向的就業崗位,崗位職責、工作內容、能力要求和任職資格;要關注經濟發展和本專業領域的技術發展新趨勢;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合理確定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努力使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鮮明的專業特色。
3.建立專業校企合作機制原則。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專家和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采取“項目導向”、“任務驅動”、“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等工學結合的有效方式,探索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和實施人才培養方案。要結合行業標準制定課程標準,行業無標準的,要與行業企業合作制定課程標準,作為教學活動的依據。
4.加強綜合能力培養的原則。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要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為基礎,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做到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能力培養要貫穿教學全過程。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訓教學的比重,減少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以使學生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同時培養學生誠信篤實、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虛心好學及與他人和諧共處的優良品質,將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人文素質教育以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5.貫徹產學結合思想的原則。產學結合是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基本途徑。《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實施過程應合作的企事業單位參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前,要同企業專家一道進行工作任務分析,將工作領域和工作過程通過教學化處理,轉化為學習領域和學習過程。
三、主要內容
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包括專業基本信息(專業名稱、專業編碼、學制年限、就業方向、職業資格)、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安排(課程設置和要求、教學安排)、專業課課程教學標準、考核與評價、實施建議(師資配備、場地設備、教學組織形式、職業素養建議)等內容,模板詳見附件《湖南**技師學院技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框架和基本要求》,參考范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的21種技工院校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2015)及15種技工院校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2016)。各系部可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實際、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等適當擴充人才培養方案要素。
四、編制程序
(一)各系院部應組織編制人員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深刻體會文件精神,以指導人才培養方案編制工作。
(二)校企合作,開展專業調研
組織資深專業教師、行業專家開展市場調研,分析人才需求狀況,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方向,確定本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或職業崗位群。
(三)進行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和知識、能力、素質(態度)分析
組織資深專業教師、行業、企業專家將本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及職業或職業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務分解成若干相對獨立的單項任務,明確具體的工作內容以及完成該任務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態度),進一步分析知識、能力、素質(態度)所需支撐課程。
(四)課程內容分析及課程體系構建
分析專業課程主要學習內容、學時、開設時間。各系部可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及人才培養要求,結合國家(行業)頒布的相應職業資格標準,在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實踐課程、構建各具特色的課程體系。
(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編制
各系院部組織專業團隊,確定專業帶頭人為執筆人,按學校統一的模版和格式,編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每個專業每個層次必須單獨成文檔,如“衡陽技師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初中起點中技層次)”、“衡陽技師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初中起點高技層次)”、“衡陽技師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初中起點預備技師層次)”......
(六)論證、審批
各系院部組織相關行業、企業、職業教育專家和專業教師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研究、修改、論證,確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教務處匯總初審,學院學術委員會審定,院長辦公會議批準。
(七)實施、反饋、調整
經學術委員會審定后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由院長辦公會議審批后頒布實施。各系部要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情況及時進行總結和反饋,為下一輪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修)訂提供參考。在執行過程中如需調整,需由相關系部按有關規定辦理手續,經批準后方可調整。
五、制訂要求
1.各系院部應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織編制的21種技工院校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2015)、15種技工院校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2016)等教學標準,并及時組織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2、以就業為導向構建“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模式,建立基于工作任務分析、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模塊化(項目化)的一體化課程體系。
3、在課程體系中以應用性、實用性知識為主,專業基礎理論以夠用適用為度,強化學生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的培養。
4、人才培養模式、學段、學時安排。
(1)人才培養模式。三年制初中起點的中專中技、高中起點的高技教育實行“2+1”的人才培養模式,四年制高中起點的預備技師教育實行“3+1”的人才培養模式,五年制初中起點的高技教育實行“4+1”的人才培養模式,六年制初中起點的預備技師教育實行“5+1”的人才培養模式,
(2)學段安排。每學年安排38周教學活動。根據專業特點、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和教學資源等方面需要,探索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
(3)學時安排。人才培養方案學時安排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成長規律,注重各類課程學時的科學合理分配。中專中技每周不高于26課時;高技(預備技師)每周不高于26課時。中專中技(三年)總課時控制在2900-3200課時范圍之內,高中起點的高技(三年)總課時控制在2900-3200課時范圍之內,初中起點高技(五年)總課時控制在4800-5200課時范圍之內,初中起點預備技師(六年)總課時控制在5800-6200課時范圍之內;實踐、一體化教學課時要求占全部教學課時總量的60%(含60%以上)。
5、實踐教學活動安排。實踐教學活動分為認識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各種實習實訓要分別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強調實習實訓內容、項目、技能要求和地點等。認識實習一般安排在第一學期,時間為1周;跟崗實習一般安排在第三、四學期,時間為5周;頂崗實習安排在最后一學年,各專業可根據專業特點在時間安排上作適當調整。
6、公共文化課與思政課安排。按照《技工院校公共課設置方案》、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技工院校辦學各項工作的通知》(湘人社函【2019】36號)精神開齊開足公共課,具體見“思政課開設要求”和公共課部相關文化課程開設要求。
7、促進書證融通。積極推行1+X證書制度,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關內容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鼓勵學生通過專業學習及培訓,取得多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探索建立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轉換機制,推動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證書相互融通。
8、嚴格畢業要求。明確規定學生必須學完規定課程并成績合格,并鼓勵取得該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完成規定的畢業頂崗實習并考核合格,思想品德考核合格,方可畢業。
9、規范文檔編制。嚴格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模板格式編寫,不要隨意調整或刪減欄目,但課程模塊可按專業所需進行設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采用word格式,正文用小四號宋體,行距固定值24磅(表格內文字五號或小五可適當調整)。在正文中,每段首行縮進2字符,數字,年份不能回行。結構層次序數,第一層為“一、”,第二層為“(一)”,第三層為“1.”,第四層為“(1)”,第五層為“①”。正文中,如出現多級標題,標題字體與正文字體相同,一級標題字體加粗。
六、其他
1、本指導意見自下發之日起執行,原《人才培養方案編制指導性意見》同時廢止。
2、本意見如與上級有關要求不符的,以上級要求為準。
3、本意見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